2024-05-18 03:43:55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专题

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08 16:20    点击量:648    

(图片故事)(1)乡村教师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鲁金明在给学生上课(9月4日摄)。 今年56岁的鲁金明是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因病落下双腿残疾。鲁金明凭着毅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并在1979年,成为万全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多年来,鲁金明不断求学充实提高自己,后转为公办教师。 由于双腿残疾,鲁金明靠拐杖支撑,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1500米左右的路程,要走四五十分钟,两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拐杖。 刚开始上课,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图片故事)(2)乡村教师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鲁金明在给学生辅导(9月4日摄)。 今年56岁的鲁金明是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因病落下双腿残疾。鲁金明凭着毅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并在1979年,成为万全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多年来,鲁金明不断求学充实提高自己,后转为公办教师。 由于双腿残疾,鲁金明靠拐杖支撑,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1500米左右的路程,要走四五十分钟,两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拐杖。 刚开始上课,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图片故事)(3)乡村教师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鲁金明上楼梯,准备给六年级的学生上课(9月4日摄)。 今年56岁的鲁金明是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因病落下双腿残疾。鲁金明凭着毅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并在1979年,成为万全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多年来,鲁金明不断求学充实提高自己,后转为公办教师。 由于双腿残疾,鲁金明靠拐杖支撑,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1500米左右的路程,要走四五十分钟,两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拐杖。 刚开始上课,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评论

(图片故事)(4)乡村教师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鲁金明在给学生上课(9月4日摄)。 今年56岁的鲁金明是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因病落下双腿残疾。鲁金明凭着毅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并在1979年,成为万全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多年来,鲁金明不断求学充实提高自己,后转为公办教师。 由于双腿残疾,鲁金明靠拐杖支撑,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1500米左右的路程,要走四五十分钟,两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拐杖。 刚开始上课,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图片故事)(5)乡村教师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鲁金明在写新学期教学计划(9月4日摄)。 今年56岁的鲁金明是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因病落下双腿残疾。鲁金明凭着毅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并在1979年,成为万全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多年来,鲁金明不断求学充实提高自己,后转为公办教师。 由于双腿残疾,鲁金明靠拐杖支撑,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1500米左右的路程,要走四五十分钟,两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拐杖。 刚开始上课,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图片故事)(6)乡村教师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鲁金明在给学生上课(9月4日摄)。 今年56岁的鲁金明是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因病落下双腿残疾。鲁金明凭着毅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并在1979年,成为万全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多年来,鲁金明不断求学充实提高自己,后转为公办教师。 由于双腿残疾,鲁金明靠拐杖支撑,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1500米左右的路程,要走四五十分钟,两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拐杖。 刚开始上课,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图片故事)(7)乡村教师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鲁金明在教室里看学生答题(9月4日摄)。 今年56岁的鲁金明是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因病落下双腿残疾。鲁金明凭着毅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并在1979年,成为万全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多年来,鲁金明不断求学充实提高自己,后转为公办教师。 由于双腿残疾,鲁金明靠拐杖支撑,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1500米左右的路程,要走四五十分钟,两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拐杖。 刚开始上课,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图片故事)(8)乡村教师鲁金明:20副拐杖 撑起39年教学路

  鲁金明左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9月4日摄)。 今年56岁的鲁金明是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的一名教师,小时候因病落下双腿残疾。鲁金明凭着毅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并在1979年,成为万全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多年来,鲁金明不断求学充实提高自己,后转为公办教师。 由于双腿残疾,鲁金明靠拐杖支撑,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1500米左右的路程,要走四五十分钟,两手被拐杖磨出厚厚的老茧。39年里,鲁金明用了20多副拐杖。 刚开始上课,鲁金明要将拐杖顶住腋窝才能保持平衡,每次上完课,他的腋窝被拐杖顶得又红又肿。当鲁金明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右手必须举起来,右边腋下的拐杖没法起到支撑作用,全身的支撑点只有左手紧紧拄着的拐杖。有时失去平衡,便会摔倒。 鲁金明深知,当一名好老师,光上好课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选择到城镇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用更多耐心去跟学生交流。”鲁金明说。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