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03:43:41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

生育险和医保合并顺应民意 体制障碍尚待突破
文章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胡永明    发布时间:2016-05-01 15:31    点击量:799    

  一、舆情综述

  本期,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宣布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将合并,获得广泛支持,舆论期待尽快出台顶层设计,解决法律和体制难题。人民银行等三部门4月21日联合发文,确定了投贷联动的试点地区和试点银行,舆论认为试点的选取较好地体现了风险防范要求,有利于对科创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上海银监局近日向辖内机构下发票据业务风险提示,加强了相关管理,舆论认为对农合机构影响较大,不过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望洲财富董事长杨卫国在被传失联数日后现身,但该公司10亿元缺口资金去向仍未有明确去向,尚待进一步解释。

  二、热点解析

  1.生育险和医保合并顺应民意 体制障碍尚待突破

  4月20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称,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将合并,待国务院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后统一组织实施。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合并实施主要目的是提高基金共济能力,降低制度运行成本,减轻用人单位事务性负担,为参保人员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初步思路是保留险种,一体化运行管理。

  【舆论观点】

  生育险和医保合并政策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自4月20日-24日,相关新闻报道量达3047条,微博1398条,微信904条。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财经类媒体,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市媒体和人民网、中新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均有相关报道。舆论对此普遍持支持态度,认为该政策让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可以享受到生育保险的待遇,有利于鼓励二胎生育,减少企业成本负担,缓解医院、患者和参保人三方的矛盾。

  【舆情解读】

  生育险与医保合并顺应了民意关切,受到了广泛好评,不过舆论更加期待相关细则及早出台,各地方能够尽快落实这一惠民政策。当前中国存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大医保体系,分别由不同机构管理,且生育险分为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两部分,而津贴并不能跟医保合并,对于如何理解两险“合并”,业界也有分歧。此外,《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的保障对象只有城镇企业的已婚女性职工,这样多数已经参加医保但又非城镇企业职工的参保人就无法享受生育险。可见,两险合并仍然面临着体制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问题,有待通过顶层设计加以突破。

  2.投贷联动首批试点启动 风险防范是关键

  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4月21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有效防范风险,不断提升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汉口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成为首批试点银行。

  【舆论观点】

  投贷联动试点正式启动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相关舆论报道在4月22日达到高点,其中相关新闻达1138条,微信978条,微博211条。中国证券报、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等主要财经媒体均做了重点报道。舆论对此的关注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贷联动试点工作的启动,将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服务科创企业,增加金融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二是在试点银行的选取方面,多选择试点地区的城商行,将有利于控制风险。三是期待获得政策层面更大力度的支持,完善财税、担保、信用体系等配套政策。

  【舆情解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启动投贷联动试点,这次三部门文件的出台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落实。投贷联动业务与传统贷款业务相比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同时还面临一定的法律问题。三部门此次出台的文件对此做出了较为完善的规定,在试点地区和试点银行的选择方面均考虑了入选试点的风险防范能力,获得了舆论认可。

  3.上海银监局严控票据业务 农合机构将受较大影响

  上海银监局近日向辖内机构下发票据业务风险提示,要求辖内银行自查存量票据业务,严格实行同业业务集中管理、严禁机构和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业务、严格执行票据资金划转和账户管理相关规定、高度重视交易对手风险、严格票据背书交付管理、严格落实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求和严格加强票据实物管理。

  【舆论观点】

  上海银监局此举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自4月20日-25日,相关新闻发布达786条,微信文章417条,微博351条,财经类媒体关注度较高,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华尔街见闻等媒体均作了报道。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对票据市场的影响方面,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部高级副总裁许轶超认为,由于纸票流动性大幅减少,目前过桥业务已经很少,因此上述通知对目前票据市场影响有限。二是在对票据中介的影响方面,有观点认为,银监局要求不得利用过桥行规避授信管控,不得为他行充当过桥行,这将使票据中介无法找到过桥行,生存空间将大幅缩减。三是在对农合机构的影响方面,有观点认为,以往消规模、过桥、和票据中介合作、同业户、私刻印章等票据风险案件中,皆有农合机构的身影,今后应重点关注农合机构票据业务风险。

  【舆情解读】

  今年以来,票据风险案件频发,包括农业银行票据案、中信银行票据案和天津银行票据案等,涉案金额数以亿计,监管层对此非常重视。票据风险往往与票据中介不法操作、银行内控机制缺失以及员工道德风险失控有密切关系,此次上海银监局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严禁机构和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业务,要求做到对所有票据开包检查等,有利于堵住相关漏洞。但是要从根本上化解票据风险,还需从票据电子化等体制机制方面入手。

  4.望洲财富董事长失联后再现身 10亿资金去向待解

  4月21日,上海望洲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官网贴出《望洲财富致客户及员工公告》,称董事长杨卫国失联,预计卷款约10亿元人民币。公司管理层紧急成立望洲财富客户维护追讨工作组,尽力保证出借资金的兑付和公司正常运营。不过在4月25日,杨卫国在朋友圈发布《紧急告客户员工书》表示,自己只是外出旅行,并未“卷款10亿出逃”,并称马上会到就近的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并配合调查。

  【舆论观点】

  望洲财富董事长杨卫国失联事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自4月21日-26日,相关媒体报道量达3659条,微信1703条,微博1317条。望洲财富发布公告次日即22日,舆论关注达到高点,杨卫国25日现身后舆论关注再次走高。尽管望洲财富董事长已出现在公众视野,但舆论认为仍有多个谜团待解,如账面存在10亿元资金去向不明,总部财务账号被冻结,部分营业网点关闭等。对于杨卫国的声明,舆论观点不一,有人认为不应相信其声明,而应抓紧讨回债权,也有人认为既然董事长已现身,就不必过于担心。


  【舆情解读】


  一边是国务院组织14部委对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行业展开整顿,一边是接连不断的P2P风险事件,而且涉事金额均数以亿计,行业乱象尚未出现终止迹象。涉事企业不仅自身陷入困境,而且也使行业整体形象一跌再跌,很多合法合规企业由于无法承受投资人加速抽离资金,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有业内人士认为,有近八成平台可能面临淘汰。不过也应看到,随着行业整顿力度加大,行业发展将更加健康,最终生存下来的网贷平台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