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07:16:33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

第二批民营银行迎“开闸”差异化发展之路未见成行
文章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林佳颖    发布时间:2016-05-29 15:46    点击量:735    

  一、舆情综述

  本期,重庆富民银行获银监会批准设立,成为第二批民营银行中首家获批筹建的银行。但目前民营银行的发展大多中规中矩,缺乏亮点,与设立初衷有所违背,从而引发舆论对民营银行未来发展的担忧与讨论;5月19日,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均在中债登发布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说明书,这意味着自2008年以来一度暂停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即将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银行资本压力,但是此类业务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未来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扫除多重障碍。另外,一份疑似《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文章在网上曝光,引起业内热议。在互金行业道德风险、技术风险、运营危机等问题不断涌现的境遇下,适时发布行业整治方案既有助于补足当前行业中显现的各种漏洞,又可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二、热点解析

  1.第二批民营银行迎“开闸期” 差异化发展之路未见成行

  5月18日,香港上市公司瀚华金控发布公告称,重庆富民银行筹备组收到 《中国银监会关于筹建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筹建重庆富民银行,类别为民营银行。这是进入论证阶段的12家民营银行中首家获批的民营银行,也意味着第二批民营银行正式开闸。

  【舆论观点】

  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民营银行的设立一直受到舆论的关注。重庆富民银行获批后,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不缺大银行,而是缺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重庆富民银行的定位正好把握了这一点,应该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日报》认为富民银行成立之后,将进一步助推重庆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有效服务当地小微企业,推进金融普惠。另外,《金融时报》援引分析人士观点认为,此次由一家富有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的普惠金融企业来牵头发起筹建民营银行,体现了监管层对民营银行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指导思想,具有示范效应。

  此外,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也注意到民营银行发展的瓶颈所在。《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业内分析人士观点称,从过去一两年民营银行的发展来看,存在业务模式趋同、服务实体企业数量有限、对普通存贷用户吸引力不高的问题。目前,已经成立的5家民营银行做的还是传统且基本的金融业务。可见,民营银行距离目标中的“普惠金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成立,但要想真正取得长远的发展,差异化经营是关键。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认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方向应该走向轻型化,综合化,市场化,数字化。

  【舆情解读】

  首批民营银行相继开业后,第二批何时落地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监测期内,财经类媒体为主要报道来源,相关话题报道量在5月19日达到峰值。民营银行在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意义,并获得了舆论的认可,除此之外,更多的则是对民营银行差异化发展道路的深思和探讨。通过观察首批民营银行近期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初衷主打“特色差异化”牌的民营银行走得并不顺畅,核心竞争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预计未来各民营银行在追求差异化发展道路上遇见的屏障和问题将吸引媒体关注及舆论热议。

  2.“中誉一期”正式挂网中行打响信贷不良ABS重启“首枪”

  5月19日,中国银行“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中誉一期”)和招商银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和萃一期”)发行文件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正式挂网,预计发行规模分别为3.01亿元和2.33亿元。上述两单产品的发行不仅意味着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时隔八年正式重启,同时意味着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扩大至信用卡不良债权领域。

  【舆论观点】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当前盘活存量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此次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正式重启落地,业内专家表示,经过上一轮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我国已建立了资产证券化发行等相关制度框架,积累了相关的市场和监管经验,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条件已基本成熟。中国经济网对此评价道,“中誉2016-1”是重启后首单对公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而“和萃2016-1”更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历史上首单零售类不良贷款,入池资产全为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此次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扩大银行处置不良贷款途径和丰富证券市场品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提高流动性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投资者对不同风险等级证券投资的需求。

  不过,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在现实发展中仍存在瓶颈和不足,未来需加快相关制度建设,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证券时报》刊发《中行打响信贷不良ABS重启“首枪” 规模3亿元》一文,援引联合资信的分析称,虽然入池资产附带抵质押担保的占比较大,且抵质押物估值金额高,但中行首期不良ABS仍存在资产地区集中度高、借款人度高等风险。

  【舆情解读】

  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持续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8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连续11个季度上升。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重启为银行开辟了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此次中誉一期和和萃一期的发行为业界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从舆论反馈上看,公众普遍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银行资本压力并提高其信用创造能力但是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未来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扫除多重障碍。预计有关配套法律制度、市场需求、监管协调等话题的讨论或将成为未来讨论焦点。

  3.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全文曝光 整治重点落在P2P和众筹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获悉,一些金融机构已经相继下发关于学习和落实此前国务院制定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地方政府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方案》明确要求,由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应当对机构自身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的业务进行清理排查,严格内控管理要求,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与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跨界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套利。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分领域、分地区整治中,应当对由其监管的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业务的情况进行清理整顿。

  至截稿,央行并未就此《方案》发布官方回应。

  【舆论观点】

  媒体对《方案》的报道以介绍内容重点为主。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专项整治主要有三个核心内容,第一是打击虚假借款人和自融行为;第二是解决银行的资金存管问题;第三是整治明确违规的业务,比如配资和首付贷。

  《方案》中要求的“严格准入管理”,与此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备案制监管思路出现较大变化。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具体标准尚待明确,未来P2P等互金平台可能要走牌照制或者准入制。银率网分析师李先瑞认为,P2P行业目前的乱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准入不严格造成的。“骗子公司”混进行业,且监管部门未对这些公司进行持续关注和重点监管,导致一些“骗子公司”能迅速把规模做的很大,造成投资者的严重损失。

  此外,“穿透式”监管思路成为业界热议的对象。根据《方案》,互联网企业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不得依托互联网开展相应业务;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平等竞争,采取“穿透式”监管方法,根据业务实质认定业务属性。有从业人士认为,这意味对于互金的监管将打破“身份”的标签,从业务的本质入手。按照穿透式监管原则,金融机构每一步行为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监管条例去约束。

  【舆情解读】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一直牵动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神经,此次曝光瞬即引发业内热议。监测期内,相关新闻转发量在5月20日,即消息流出当日达到媒体关注度的峰值。

  在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道德风险、技术风险、运营危机等问题不断涌现,因而适时发布行业整治方案既有助于补足当前行业中显现的各种漏洞,又可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从舆论反馈看来,此番互金整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舆论普遍认为,监管的目的是促进行业真正的行业创新,能够有效甚至高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但在整治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科学实施的方法论,避免削足适履,导致行业发展萎靡等不良现象。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