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06:05:47

河南省长葛:大田作物也用上水肥一体化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6 11:36    点击量:1362    

  本报见习记者王岩

  清明节后,河南省长葛市豫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张晓辉开始忙着给朝天椒育苗了,而在他身后,一个个喷灌喷头正在小麦地里卖力地工作着。

  长葛市南席镇常年有着小麦和朝天椒套种的历史。村民往往会在5月中旬,将培育好的椒苗移栽到小麦行间,小麦6月上旬收割,朝天椒8月收获,两者套种既不耽误各自的生长,又能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今年也不例外,按照这种方式,张晓辉这次共种了2200亩小麦,后面预计有600多亩朝天椒补充上来。

  “现在小麦进入了拔节期,耗水量快速上升,这个时候的灌溉和施肥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张晓辉介绍,合作社2014年成立,往年多采用人工浇灌,成本高不说,效率还低。“今年春耕前,我们引进了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用先进的喷灌机器和物联网技术代替人工,把水和肥料同时输送到作物周围,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他说。

  张晓辉的地里效果最好的就是伸缩式半自动喷灌设备。“我用手机APP就可以一键启动设备,喷头就会慢慢地从地下冒出来,把混合过滤后的水和肥料溶液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APP还能实时查看喷过的水流量和肥料用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又快捷。”更重要的是,使用完毕后,喷灌喷头可以被人工收缩到地下,丝毫不妨碍各类大型农机的工作。

  南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赵建荣告诉记者,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根据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在土壤含水量低于65%-70%的时候,对小麦进行2-3次灌溉,每次灌水量在20-25方,当下正值拔节期,每亩还要随水喷施5-7公斤的50%含量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整体算下来,采用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节水50%,节肥20%-30%,每亩成本能比以往减少50元,可以说是省水省肥,环保又增产。”赵建荣说。

  这东西这么好,农民都能用得上么?其实,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经济作物种植中已经很普遍了,但在大田作物中却应用的较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田作物附加值较低,而水肥一体化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又偏高,农民觉得用不起。

  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向记者解释道:“这批喷灌水肥一体化设备每亩成本在2000元左右,虽然看起来一次性投入有点儿高,但维护得当的话,设备寿命能达到15年,平均下来每年不到150元。如果是修水渠人工灌溉的话,水渠每亩成本也要2000-3000元,三五年就得重修一遍,再加上人工费用,成本反而会更高了。”记者了解到,目前农业农村部设有专门的节水农业项目补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田作物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成本压力。

  不仅如此,小麦和朝天椒的套种更能够发挥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效益。张晓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整个生长期来说,小麦至少要浇3次水,而辣椒至少要浇10次。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把辣椒种植管理的人工成本降到了最低,产量还能增加20%以上。可以说,经济作物的效益分摊了部分大田作物的水肥成本,还充分利用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等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水肥一体化的效果和价值。

  “高庙村的水肥一体化示范区是全国节水农业项目的一个试点。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周边乡镇开始尝试改变以往大量施肥、大水漫灌的农田管理方式,逐渐树立了绿色发展、质量为先的发展理念。”南席镇镇长武会民说,智能水肥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激发了该镇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一批像张晓辉一样懂技术、爱农村的新型农场主开始成长起来。

  “一年收获看春耕,我对今年的产量和收益很有信心。”张晓辉说。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