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 12:04:04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书画频道 > 新闻

文化部外联局朱琦副局长一行与法国汉学家座谈交流与合作进行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6 15:24    点击量:476    

  11月10日上午,巴黎凤凰书店济济一堂,热闹异常。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率汉学家工作组一行4人风尘仆仆来到书店,与相聚在此的法国汉学家们亲切见面,就如何更好促进中法在汉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研讨。

  前来参与交流的汉学家分别是:安博兰(Geneviève Imbot-Bichet),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出版家,法国伽利玛出版社(Gallimard)中国蓝系列丛书负责人;安妮·居里安(Annie Bergeret Curien),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中心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翻译家;夏汉生(Cyrille Javary),法国巴黎周易中心主任,易经专家;卡特琳娜·德斯波(Catherine Despeux),原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道教专家;皮埃尔·比卡尔(Pierre Picquart),法国移民及中国研究中心主席、国际问题、中国问题专家;纪可梅(Marie-ClaireKuo Quiquemelle),原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现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主任李蓓珂(Rébecca Peyrelon), 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白锦鳞(Joachim Boittout),青年汉学家、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讲师。

  朱琦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法国汉学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法国依旧是世界传统汉学的中心。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法国汉学家们时刻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深入、客观的法国汉学研究成果让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促进了中法文化和思想的会通,开辟了中法文化进行深层对话的可能性,法国汉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由此显得格外突出。无疑,这里面凝聚着在座各位汉学家们的辛勤付出。他还进一步阐述了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汉学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接着,朱琦向在座汉学家们介绍了“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中外文学翻译研修班及译研网等项目情况,鼓励在座的汉学家积极参与到这些对话交流的“思想盛宴”中。

  随后,在座汉学家简要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法国汉学研究的领域、特点、趋势,中国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中国图书在法国的出版和销售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比卡尔认为借助媒体是未来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他十分了解法国媒体并常常持与法国媒体不一样的观点,他敢于在媒体上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更善于用媒体的技巧和方式去对待媒体,所以法国媒体很“喜欢”他。李蓓珂则常常把“回中国”挂在嘴边。夏汉生和德斯波十分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今中国的传承价值,认为汉学学术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在疑问和探究中去寻找真理。他们呼吁即使是从事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学者也应该去中国做实地考察。安妮·居里安更喜欢自己文学家的身份,强调中国的当代文学与法国有互通之处。同时中国的民间文学、乡野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国的当代文学也是共荣共生。她特别指出翻译是一个综合性的特别再创造,需要研究的功力和文化背景的支撑。她希望以后与中国同行的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安博兰认为文学是了解另一种文化的最好方式,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就是通过阅读和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来实现的。中国蓝不是以出书数量取胜,而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独特译介见长。其至今所出的130多部作品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便占了120部。作为资深出版人,安博兰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卓越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应该更多地进入法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的视野,而她目前所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地把贾平凹纳入到伽利玛出版社的“世界文学丛书”中去。她希望未来中法在翻译的质量、篇幅的控制、合同的签订、图书出版的资助和销售等方面展开更为有效的合作。

  朱琦在仔细倾听了汉学家们的发言后,对法国汉学家们的研究成就和法国汉学在世界汉学中的重要地位致以由衷的敬意。希望与汉学家们共同努力,以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和质量,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在法国的传播和影响。

  座谈会由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李少平主持。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